English

新传院“媒体人大讲堂”第三期 | 郭俊义:求职、就业和创新思维

  2020年12月01日  点击:[]


“运用创新思维,思考受众关注什么,才能生产出真正新鲜、新颖的新闻”……

11月29日19:00-21:30,第七届红枫老员工记者节“媒体人大讲堂”第三期在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117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。现任央视新闻联播编辑部副制片人郭俊义以“求职、就业和创新思维”为主题,为现场百余名师生代表分享了他的求职经历与创新理念。


(讲座现场)


中央电视台是新传院员工多年的专业实习基地,作为该院连续十年近60位新闻本硕员工的指导导师,郭俊义老师首先结合自身经历,告诉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学一门技艺,增强自身技术储备,为将来进入新闻业细分领域拥有突出优势做准备。在自身具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,郭俊义还强调找工作应运用创新思维。他分享了自己曾经在报社面试的经历,当不符合文字记者硬性要求时,就发挥了大学时的摄影爱好,用一本影集敲开了报社主编办公室的大门,以摄影记者的身份进入报社。


(新传院师生聆听讲座)


谈及“创新”,郭俊义老师说“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求职时,还贯穿于每次工作实践中。”当他接到《东方时空》年终新闻盘点栏目的策划任务时,面对行业内以新华社为代表众媒体多以“新闻大事件盘点”为主流策划方向,郭俊义起草的《感动中国》策划案创意性地提出“以感人事迹为评选标准的人物盘点”,创新成立推选委员会撰写推选词。《感动中国》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,成为央视新闻评论部的爆款栏目。期间,郭俊义还回顾了自己报道汶川大地震时聚焦“国宝大熊猫”的独到视角和独家新闻,他说:思考受众关注什么,才能生产出真正新鲜、新颖的新闻。”


(郭俊义分享职业经验)


“媒体有好的创意、好的发现,不仅仅带来经济收益,更是社会价值的实现。”秉持这样的观念,郭俊义给同学们讲述了在暗访广东揭阳千人卖血团伙时,乔装打扮、历尽辛苦,通过各种手段摸清卖血产业链并拍摄全过程。他略带自豪地说,正是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个人价值感与成就感。


(郭俊义在讲座现场)


立足行业发展前沿,郭俊义还分享了制作大数据新闻项目的创意及经历。在播放、分享“‘据’说春运”节目时,郭俊义特别提到了“用创新思维拥抱新技术,才能在工作中推陈出新”的观点。随后,他又以“上海外滩踩踏事件”为例,谈到了大数据作用。“在遇到一些大型活动时,如果能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,也许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,让大数据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。”


(郭俊义分享大数据新闻栏目)


在提问环节,同学们踊跃举手,针对同学提出的“新闻报道内容更重要还是形式更重要”的问题,郭俊义答道:“两个方向都要思考,一方面不能光有形式的‘空壳’,另一方面也应努力找到更好的方式和受众沟通。”

有同学问到:“郭老师,暗访时遇到突发状况该如何处理?”“快跑啊!”郭俊义幽默地回答,“第一招,跑为上计;第二招,采访前应敲定操作规程,注重采访的规范,确保合乎法律法规。“

针对同学们最后一个关于就业与考研深造的困惑,郭老师鼓励同学们早做打算、多做尝试,运用创新思维,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“双赢”!


(现场同学提问)


新传公司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李洪玉,院学工办、实践教学部、新闻系、新媒体系的教师代表,以及各年级员工代表聆听了本次讲座。


(郭俊义与新传院师生合影)


记者|王艺晓

摄影|缪心雨

指导老师|吴月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