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2月15日晚,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“国学素养与论文写作创新”学术报告会在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教学北楼101室举行。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副经理程华、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学报副主编兰甲云出席了本次报告会。本次报告会由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公司党委委员阳美燕主持。
龙协涛,北京大学教授,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,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会长。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评委,中国出版政府奖、期刊奖评委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“百强报刊”评委。曾获“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”、“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人”称号。
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龙协涛教授以习近平主席十九大讲话中援引的王冕之诗为开端,提出了提高国学素养的紧迫性。“八万里皇图无恙,看金瓯一统,讲信修睦,举世同襄中国梦;五千年岁月漫长,欣圣鼎永存,持忠守仁,抬头便是舜尧天。”龙协涛教授接着以范增先生“中国梦”对联为例,指出我们写论文要拥有一定的国学素养,需要我们全面发展,要通识、通才,而不能只会写干巴巴的论文。

提及写论文要怎么创新,龙协涛教授认为有七个层面,也叫七宝楼台:从理论、方法、材料、理论应用、不同视角、语言、借鉴和模仿层面进行了阐述。龙教授认为论文创新不是简单的拼凑相加,论文的抄袭是学术腐败。
从文学作品的引申到影视艺术的借鉴,论文的生活语言是水,散文语言是湖面上飘动的雾。要怎样改善论文的语言,龙教授认为好的语言就是平易近人,不可能有纯粹的白话,也不能忽视口语的应用。

此次讲座,龙教授围绕国学素养与论文写作创新,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论文写作的要点。同时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,龙教授一一予以详细而深刻解答,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。